音叉由英国乐师John Shore在1711年发明,最初的用途是用来调节乐器的音准。 音叉十分像一个U形的餐叉,敲击后可振动发音。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音叉已不仅用来调音,还可以用于检测听力。 临床上C256Hz和C512Hz的音叉较为常用。虽由于听力检测仪器的出现,音叉的使用已十分少见,但它在判断某些听力损失的原因中较为方便可靠,可作为常规听力检测的重要补充。以下4个常用的音叉试验均以发明者姓名命名。 1 Rinne test:又称林纳试验,为气骨导对比试验,通过比较同侧耳气导和骨导来判断耳聋的性质。 方法:将振动的音叉柄端先抵在受试耳乳突部位,当受试耳听不到时,立刻测该耳气导听力,受试耳通过气导又重新听到声音,分别记录两次听到声音的时长。 结果:当时长气导>骨导(AC>BC),为阳性(R+),表示受试耳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聋。反之,若骨导时间长于气导时间(BC>AC),为阴性(R-),表示受试耳为传导性聋。若气、骨导时间相等 (AC=BC),为R±,表示受试耳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。 2 Weber test:又称韦伯试验。为骨导偏向试验,用于比较双耳骨导听力。 方法: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受检者头、额部中线的一点上,也可置于两侧第一上切牙之间,让受检者指出哪一耳听到的声音较响。 结果:如偏向自觉听力较好的一侧,表示对侧耳有感音神经性耳聋;若偏向自觉听力较差的一侧,表示该侧耳有传音性聋。若双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觉损害性质相同、程度相等,则无偏向。 3 Schwabach test:又称施瓦巴赫试验。为骨导比较试验,用于比较受试者与听力正常者的骨导听力。 方法:将振动的音叉先置于受试耳乳突部位测试骨导,当受试耳听不到声音时,立即测听力正常耳的骨导。 结果:若正常耳仍能听到声音,为施瓦巴赫试验缩短(S-缩短),表明受试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。若受试耳听不到声音时,检查者也听不到,则需将以上方法颠倒后重复测试。如果受试耳骨导时间长于正常耳,为施瓦巴赫试验延长(S-延长),表明受试耳为传导性聋。 4 Gelle test:又称盖莱试验。为镫骨活动试验,用于检查镫骨底板是否活动。 方法:先将振动的音叉置于受试耳乳突部,用波氏球或鼓气耳镜抵紧外耳道口加压。 结果:当向外耳道内加压时,骨导声音减弱,压力复原,则声音随之增大,说明镫骨可活动,为盖莱试验阳性(G+);若骨导声音无变化,说明镫骨固定,为盖莱试验阴性(G-)。 benw 注意事项:检查时需敲击叉臂的上1/3处,每次敲击应尽量保持用力一致。检查气导时,音叉应距外耳道口约1cm,两臂的上1/3均应处于外耳道的延长线上。检查骨导时要将叉炳端直接贴紧皮肤。注意测试时不要触及耳廓和头发。 本文作者: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吕翠翠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