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看又快到端午节了,奶奶也走了四年了。每到端午节我就会特别怀念奶奶包的白粽子,所谓白粽子就是纯糯米包的,里面设么也不用加,纯粹的糯米清香,沾一丝儿白糖,那就是我记忆里最美味的粽子。
现如今奶奶不在了,她老人家亲手包的粽子我们也是再也吃不到了。可惜我们这一辈人,却没有一个能继承下奶奶的手艺,很是遗憾。
记得小时候,春天苇叶生长的时候,奶奶就会挎着篮子去河边打苇叶,然后回来煮透,晾干,留着备用。每逢端午节前夕,奶奶就开始泡粽叶,淘洗糯米,准备包粽子。
奶奶会包好几种粽子,泰兴这边包的最多的是三角扎粽。每次奶奶包粽子,我都会耐心的在旁边看,觉得很好玩。看着奶奶熟练的拿起两三片芦苇叶子,然后把它们分散开压边重叠在一起,再从叶子头卷成个漏斗形状,抓两把糯米放进去,用大拇指压实,然后将长垂而下的叶尾翻裹一下。然后奶奶拿一根细麻绳,一头用牙咬着,另外一头用手拿着开始包扎粽子,只有这样才能把粽子扎的结实点,煮的时候才不容易撑开。包扎好后再用剪刀把多余的叶子剪了,就这样一个非常好看的粽子就被奶奶的巧手包好了。
我每次都会拿上三片芦苇叶子迫不及待的想试试身手,可是不管怎么尝试也包不出奶奶的那样形状,甚至把米洒的到处都是,叶子也给我糟蹋了。粽子我自己包不成,我就央求奶奶给我包几个迷你的小粽子,奶奶就会只用一片苇叶包成一只只小小的粽子,那是专属于我一个人的礼物。
奶奶忙活一上午,能包出上百个粽子,然后下午开始,妈妈就把左右的粽子全部安排进大锅里头开始煮粽子了。这个煮粽子的过程,最是让我开心又心急。开心的是,妈妈会在锅里丢一些鸡蛋鸭蛋一起煮,一会儿功夫我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鸡蛋;心急的就是粽子煮的太慢了,一般当天吃不着的。大锅灶里头架着木柴,一锅粽子一煮就是好几个小时。火熄灭了还不能着急开锅就吃,得放锅里焖一夜,第二天一早才能吃到又香又糯又甜的白粽子。许是这样的期待持续了很久,端午前吃到粽子,那一口白糯米的滋味,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香甜。
我的奶奶啊,每到端午就是个大忙人,庄上上有些邻居比较手拙,不会包粽子。于是,每逢端午节前,他们就会把材料拿来请奶奶帮忙包,奶奶也乐意帮忙,来者不拒。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,我始终无法忘记多年前奶奶包粽子的场景,儿孙绕膝,其乐融融。
又是一年端午了,奶奶,您在那边有粽子吃吗? |
|
|
|